•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湖北高校

改革进行时生物与制药学院瞄准大市场 做好大文章

时间:2016年04月27日 信息来源:三峡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本网讯 (通讯员 王星)4月20日下午,一场简短高效的项目签约仪式在生物与制药学院进行,学校科学技术处现场服务,宜都市华阳化工与学院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仅一项合同金额就达100万元,创出该院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的新高。

宜都市华阳化工是一家外向型高新技术企业,其主导产业紫外线吸收剂系列产品大部分销往美国、欧盟等高端日化品市场,现已成为全球紫外线吸收剂系列产品的最大供应商。

为了结成这门“亲”,双方已经“眉来眼去”好几年。生物与制药学院科研团队长期跟进企业的产品路线和研发需求,围绕企业这次技术升级,他们主动上门对接,抓住了这次机遇。

近几年,生物与制药学院把宜昌生物医药千亿产业的大市场当做练兵场,把实验室建到企业,把科研做到生产一线,瞄准市场需求寻找大课题,抓住大项目,做好大文章。

就在几天前,由省委组织部举办的荆楚旗帜网发布公示了2015年全省创新创业战略团队项目入选名单,由学院邹坤教授、邓张双博士与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酵母中GSH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科研团队”名列其中。

时间还要回溯到2012年6月。当时,学院在与安琪公司合作的过程中了解到,GSH(谷胱甘肽)全球市场及其纯化技术为国外所垄断,国内所需GSH全部依靠进口,攻克其纯化技术对企业转型升级乃至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挑战不言而喻。“楚天学子”、学校青年拔尖人才邓张双扛起了大梁。短时间内,他与安琪技术人员共同查阅了国内外所有关于GSH提取工艺的研究,不断设计、修改实验方案,一次又一次尝试验证实验。终于,幸运之神开始向他们招手,他们研发的“酵母细胞中活性GSH快速检测方法”被企业收录为工业生产质量标准,另一项成果——“酵母细胞GSH实验室提取工艺”也取得了成功,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

今年,企业主动邀请邓张双进入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项目研发。研究团队负责人邹坤教授说:“优秀青年教师只有到生产一线接受锻炼,才能开阔视野、找准方向、快速成长。”

不仅仅是技术研发,人才培养质量也在院企合作中悄然提升。早在数年前,生物与制药学院就率先在全校构建起“一体化·四共同”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一批企业顶级技术专家来到学院担任兼职教师和研究生导师。

就在今年,生物与制药学院与宜昌市生物产业园申报的省级大学生实习实训示范基地成功获批,获得100万元的建设经费。与以往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模式不同的是,这次学院决心把事情办得更实、更好。经过协商,学院专门安排一名博士教师挂职生物产业园项目部副部长,负责把信息收集、项目接洽、技术服务、学生实训等工作协调落实,把示范基地真正办成技术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高地。

生物与制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让企业信得过。今年,安琪酵母在俄罗斯设立新厂,一批俄罗斯员工将来到学院接受为期1个多月的专业培训,这是继安琪公司埃及分厂后又一次培训其海外员工。宜昌人福药业也在学院开设起“人福班”,共同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

生物与制药学院与企业的“一体化”合作逐步向全方位拓展。在近两年开展的支部创新活动中,学院以党建工作为纽带,积极构建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企业党支部三角对接模式,以支部共建、党员结对催化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让“双带头人”真正带头引路。

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成果转化是创新驱动之道、学院发展之策。去年,生物与制药学院新组建了9个科研团队,瞄准区域生物、医药、食品行业的关键技术和共性问题发力。一年来,学院新增产学研合作基地6个,为省级孵化器企业服务20人次,6名教师进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全年获批国家级项目8个,实现了湖北省重大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的突破,科研合同经费达2100多万元,为学院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上一篇:我校学子在第七届“蓝桥杯”省赛中获12项一等奖
下一篇: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引领教师心灵成长
(作者:佚名 编辑:三峡大学)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